“这条命都是WIFI和充电宝给的。”
对于不少重度手机用户而言,出门在外时充电宝无疑“救命”必备品之一。而因为这种潜在“刚需”,过去两年来众多共享充电宝项目频频出现,更被戴上了有可能超越共享单车市场的光环。
那么,倘若有天你出门赶上手机没电,且恰好没有带上充电宝,周围又没有共享充电机柜,你会怎么办呢?
“59元一个,一万毫安(时)的,可以保修一年。”
在深圳某通关口岸附近的商业城内,小编询问了好几个商家,看到了柜台里摆放的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几款充电宝产品。标称容量均为一万毫安时,开价大多在60元以内,且指示灯都显示满电状态,可以直接给手机充电。其中有几个品牌也是小有名气,在电商平台上的标价几乎都在80元以上。
一位店家的销售员告诉小编,到店里购买充电宝的,大多都是通关的游客。如果突遇手机没电,且没有随身携带充电宝,一般会购买他们的充电宝应急。
“诚心要算你便宜些吧,49块拿走,再送你一条三头充电线。”看到懂懂笔记有些犹豫,销售员主动表示价格上还能再商量商量。
“都是通过关系才拿到货的,电芯保证正品,坏了直接拿来换也行。”当被问及充电宝价格如此便宜,会不会有质量问题时,她再三表示,“店铺又跑不了,充电宝有任何问题,可以随时找来更换或者保修。”最终以30多元的价格成交。
三十多元买个全新充电宝,靠谱吗?
三颗没有任何标示的18650电芯,以单颗3500mah计算,容量并未虚标。在充电三分钟后,充电宝上四枚橙色的LED指示灯,只剩下两枚亮着,表示电量已经掉了二分之一左右。当充电宝指示灯全灭时,手机电量显示仅提升了35~40%。使用5V-1A充电器为充电宝充电时,通常不到50分钟就会显示满电,且外壳发热严重。这三款充电宝产品,基本上都是如此。
电路板和产品内部结构和外壳并不太匹配
“那么多共享充电宝企业倒闭,很多电芯都会集中处理。商家告诉小编,这种过度充放循环的电芯成本,一个只需要几毛钱。套上“定制”的外壳,就成了一台具有正品电芯的全新充电宝。
至于那些因为共享充电宝企业下了海量订单却无力支付,最终积压在供应链上的全新电芯,也会被集中低价“转卖”给相关渠道,改造成可供无人机、笔记本使用的电池产品。
充电一分钟不到,掉电25%
“有些被贴牌,成了高仿充电宝,这一块销量是最大的。”商家表示,这些出厂前就已经充满电的“全新”充电宝,批发价也就几元。到了一些小店之后,商家售价几十元,利润空间可以高达十倍。
近一年来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频频出现平台清算或倒闭,媒体也报道了不少,但是类似共享单车给很多人带来震撼的“单车坟场”那样,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废旧品如何回收处理,又会流入什么样的渠道,外界无从得知。或许,这隐约暴露出的“品牌”充电宝零售市场,正是共享充电宝行业“退烧”的后遗症之一。